一直想写点什么,却又一直没找着好的主题。与友人一次偶然的谈话,联想起近段时间的种种所见所闻,遂提笔而书,自成一文,不加雕琢。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如今这种烙印在我们父母那一辈人身上的品质在新生代的年轻人中已很难找到。吃好的,穿好的,用好的似乎成为了理所当然,成为了一种特殊的爱。受到这种爱的影响,就连我们的父母也不再那么节俭。这很奇怪,不再是父母的言传身教,而是我们影响了他们。
举个例子,小时候母亲买青菜回来会仔细清洗每一片菜叶子,无论是老叶还是嫩叶都会保留成为最终的菜肴。到后来,随着我们国家物质的日渐丰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每次都会提醒母亲“妈,现在不比从前了,你以为还是你们那个年代吗,把老叶子扒掉吧,就吃里面的嫩叶”。慢慢的,慢慢的……母亲不自觉扒掉的老叶子越来越多,因为她知道老叶子孩子们不爱吃。就连她自己也开始觉得老叶子不好吃了,不会再像从前那样觉得可惜。
或许是没有经历过那么久的物质匮乏的年代,就步入了物质极其丰富的年代,我们这一代人都还没来得及学会节俭。吃好的,喝好的,用好的,我们习以为然,而且认为无可厚非,有条件为什么不要好的?曾经我也以为这种生活方式没有什么不对,甚至认为这是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发展。而如今,细思极恐。造成我这种转变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影响吧。
一是中国的古典哲学,物尽其用,取其所需即可。如钓鱼,国外的钓友钓获之后会放流,而我们的古人在大获丰收的时候也只会留下那么几条鱼儿作为食物享用,而将其他的放归。回馈自然,敬畏自然,这是一种境界。
二是动物的生存法则,狼是自然界中一种高智慧动物,有很多值得人类学习的特质。狼群非常珍惜食物资源,会按照自身需求捕捉足够的羊即可。即便在食物丰富的季节,也不会选择只吃好的肉食而丢弃差的残渣。狼群的这种节约资源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佩。
三是与老外的一次谈话的影响,一次偶然的机会与老外(德国人)谈及他为什么每天都穿一样颜色和款式的T恤时,他告诉我他有5件完全一样的T恤,都是在超市里买的。为什么完全一样?理由很简单,就只有两种颜色。而且他觉得很方便。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只有两种颜色呢?老外解释每多一种颜色就会多使用一种染料,多一条生产线,多一份污染,多一份消耗。或许是经历了经济危机的大萧条,抑或是其他的原因,我不得而知。老外的这种节约资源的意识令我印象深刻,那件蓝色的圆领T恤挺好看的。
资源与环境从来就是密不可分的,当我们还在抱怨空气质量差,交通拥堵,没有天然的垂钓场所的时候,可曾想过今日这些好的资源的匮乏都是由于我们昨日的浪费与挥霍造成的吗?曾经绿水青山随处见,如今驱车千里只为一抹淡绿。我们国家人口众多,资源相对匮乏,节约资源本应是一种常态和全民意识,但在今天的商品社会中却很难看到。
瓶装水,在中国很有市场,在国外却鲜有人问津。这有两个主要原因,其中一个是国外有直引水,其二是因为在老外的意识里塑料瓶的使用是一种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当然,咱们的塑料瓶都是会回收利用的,但是瓶子的再生还是会产生能耗和少量的污染的,所以请珍惜瓶装水,即便只剩一口也请不要扔掉。因为你扔掉的不只是水,而是浪费了一份资源,这其中包括水和瓶子的生产物力,也包括工人师傅的人力资源。
近年来,在日本流行一种新的文化“极简主义”,虽然我并不推崇这种生活方式,但其蕴含禅宗的追求,只留生活的必须品,将不必要的东西全部丢弃这一点确实值得称道。当你想要购买一件商品时,或许应该问问自己的内心“我真的需要它吗,没有它会影响我的生活吗”。这是一个不错的办法,能够帮你避免过多的闲置物品和杂乱的储物间,能够给你更多的空间,还能够帮你避免选择恐惧症。
没有过多的物品,用好每一份资源,简单节俭,我喜欢这样的生活理念。如果你也喜欢,那么就大胆的尝试吧。少购置一点不必要的物品,选择公共交通出行,不赶时间选择拼车,重复使用塑料袋,节约用纸,珍惜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我们能做的很多,不是因为省钱,而是因为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每天我们都在向她索取未曾回报,今天,让我们为地球做一次减法,节约资源,从生活的点滴开始。Believe me,你会喜欢上这样的生活,节约资源、环境友好、简单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