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文
您的位置:首页 > 走进回盛 > 员工天地
养“坏”习惯 做“好”员工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04日    阅读次数:4445次
    回盛股份  总工办  刘国庆
 
    林旺是一头大象,小时候被放进了动物园,鼻子被一根链条拴在了木桩上。有一次它想挣开铁链到猴山看看猴老弟,没想到挣得太猛,把鼻子挣得生疼。“哎哟,不得了!”林旺眼里含着泪,心里自言自语:“我这头小象是挣不开这个链条的。”半年后,林旺又想到大街上去转转,一挣链条,又把鼻子挣得生疼:“我这头小象是挣不开这个链条的。”两次失败,两次心中自言自语,使得它从此再也不敢去挣那根链条。后来,年复一年,小林旺长大了。但是,此时的它,从不想到外面去玩儿,它以为自己是不可能挣脱链条的,而实际上,这时的它只要一挣,完全可以到外面潇洒走一回。小林旺从小到大,从大到老,老死在了象房。林旺的悲剧,基于它从两次挣脱动作中得出的一种消极认识:我是挣不脱那根链条的。关键是两次自我否定的暗示进入了它的潜意识之中,每当碰到这样的事,就成为习惯性反应。由此可见,习惯性的思考一旦进入潜意识,该有多么大的力量。
 
    美国知名作家杰克·霍吉说:“行为变为习惯,习惯养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我们每天高达90%的行为是出于习惯”。一个动作,一种行为,多次重复,就能进入人的潜意识,变成习惯性动作。人的知识积累能增长,极限能突破,都是行为不断重复的结果。
    通过以上事例和理论,我们了解到习惯对人们工作和生活的重要影响。举一反三,回盛员工应该如何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好习惯该如何养成?
推卸责任、偷懒、爱挑刺、打小报告都是工作中常见的一些坏现象,在大多数人心中都是令人反感的,但是这些“坏“习惯就完全是要改正或是杜绝的吗?在一定意义上讲,能否将这些“坏”习惯合理运用,形成惯力,对工作起到促进作用呢?
    推卸责任
    这里的推卸责任是指员工切实履职后的责任主体转移,也就是说员工完全履行职责后,就不应该再对该项工作承担责任,责任主体就转移到下道工序或工作流程的下位执行者了,所承担的责任就卸掉了。如果每个员工都非常明确在此项工作中的职责,认真对待,认真履职,抱着“推卸责任“的态度,各项工作就会有序、正常的展开,从而避免出现追责不清,分工不明的各种失职问题。
    如在生产质量环节,采购人员严格按质量标准采购合格供应商的物料,生产人员严格按照SOP操作,QA认真履行质量监督监控职责,仓储物流按制度流程出货配送……在安全管理中如果制度健全、检查仔细、培训到位、防范措施齐备,每个环节严格把关执行,管理称职,还会发生安全事故吗?
    偷懒
    偷懒是人类的天性,如果说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偷懒史的话,那就是人类想用最小的付出,获得更多的成果。要偷懒就必须通过更好的方法、更快的效率来实现。员工在工作中善于发现影响工作效率的环节和因素,积极思考改进方法,并反复验证,将自己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公司不断通过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的运用,提高生产效率,改进完善产品质量,这都得利于“偷懒”的天性和习惯。
    爱挑刺
    生活总会有或多或少的不如人意的地方,如果总是爱挑生活的“刺”,并下意识的无限放大,那就会失去生活的乐趣。在工作中,如果每个员工都爱挑刺,善于发现各种问题,并及时解决和完善,我们的工作就会不断得到改善提升。如果员工对问题、毛病不闻不问,熟视无睹,小麻烦只会酿成大事故。回盛之所以能够越走越远,很关键的一点在于客户对产品质量的信赖,“细节决定品质,质量塑造尊严”是所有回盛人信奉的准则。不放过任何细节问题,专挑小毛病,只有这样才能锤炼出回盛过硬的产品质量。
    打小报告
    不论是在学生时代还是工作后,爱打小报告的人总是被人孤立,其他人也会对他敬而远之。因为“小报告”一般传播的都非“好话”,
员工要及时将思想状况、工作动态主动、客观、真实的向主管领导汇报,让其了解员工心态,面临的问题,培养员工乐观向上的理念,及时调整工作思路,避免问题发生,同时消除员工积怨,使工作有序进行。如果事事都只想息事宁人,采取强压政策,上层领导收到的信息就少、并且片面,进而影响判断与决策,也影响员工队伍的稳定。
    斤斤计较
    这里的斤斤计较是指公司员工要对涉及生产、质量、财务、价格等各项数据足够重视,力求做到精准,不马虎,从而使我们的工作精细化,避免失误,同时,要倡导厉行节约的工作作风,少用一度电,少用一滴水,少用一张纸,从而集腋成裘,积沙成塔,为公司创造更多隐形利润。
总之,员工在工作中应该多多养成推卸责任、偷懒、挑毛病这些“坏”习惯,充分利用 “习惯”这个强大的动力,培养具备回盛特色的、有着各种“坏”习惯好员工,使回盛各项工作不断完善、不断进步,使回盛事业长盛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