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
一方面是城市猪肉需求不断增加,另一方面是乡村家庭式养猪密度不断提高,以至于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难以为继,一旦气候变化和病害传播,小农经济的脆弱性日益显现,黄浦江死猪事件向人们敲响了生态安全的警钟。连日来,新华视点记者就黄浦江死猪来源问题,会不会造成水质污染以及死猪如何处理等问题,分赴上海、浙江等地进行了追踪采访。
相当一批死猪 来自嘉兴地区
社会广为关注的黄浦江死猪事件,仍待有关部门进一步披露信息。截至目前,上海已经从黄浦江打捞死猪逾万头,上游的浙江嘉兴收集死猪3000头。
据猪e网记者了解,从3月8日开始,上海方面就开始对“死猪来源”问题进行全面调查。到11日,上海市政府新闻办正式对外发布消息说,有关部门对松江水域收集的部分生猪耳标进行了信息核查,初步确定这些死猪主要来自浙江省嘉兴地区。
嘉兴市表示,2013年以来,嘉兴市因养殖条件、养殖技术、气候等因素死亡了7万头猪。目前未发生生猪疫情,有关部门对打捞和收集的死猪进行了无害化处理,但是,确实存在一些死猪乱扔的情况。
记者走访嘉兴多个村庄发现,病死猪丢弃在河道、路边、废旧灌溉设施等处的情况较为常见,由于江南河道相互贯通,死猪在河道腐烂、变质,有可能造成水质污染及传染病等问题。
农业部调查组组长、国家首席兽医师于康震16日说,当地生猪死亡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当地生猪饲养量大,散养比例高,正常生猪死亡淘汰数量相对较大;二是去冬今春当地雨雪寒潮天气多,气温变化大,仔猪抵抗力下降,圆环病毒感染和腹泻等常见病引起死亡率较往年偏高。
饲养密度过大 环境污染加剧
此次死猪事件的发生地,距上海黄浦江上游取水口较近,所以其引起的直接担忧是,会不会对上海的自来水水质产生影响?
据了解,受波及的上海市9个自来水厂,供水规模约占全市的22%。上海市水务、环保等部门一开始就加强了黄浦江水源水质的监测,对饮用水取水口加大监测密度和水面巡察。据持续的监测分析,黄浦江上游原水水质较为稳定,所检测的水质指标与去年同期相似;松江、金山、闵行、奉贤等供水企业的出厂水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从3月8日起,上海市水务局要求各水厂通过强化常规水处理,加强消毒。同时要求各水厂将6种常见猪病可能携带的病毒、5种细菌补充入下阶段的水质监测指标,作为水厂消毒措施的主要针对指标。
但另一方面,生猪产地的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嘉兴市环保局副局长余鸿伟说,13万多户农民养了700多万头猪,一头猪每天的排泄物相当于6到7个成人的排泄量,由于是混合饲料饲养,气味非常难闻,成为嘉兴最大的污染源。
死猪无害处理 成本谁来负担
浙江省畜牧局副局长戴旭明告诉记者,养殖过程存在一定比例的猪死亡现象,由于嘉兴地区的养猪基数很大,死猪数量每年都有十几万头,处理起来十分困难。
嘉兴市环保、畜牧、水利等部门要求进行无害化处理,并且采取了“河长”包干管理等办法,但效果并不理想,死猪乱丢现象仍然普遍。
分析人士指出,嘉兴地区生猪养殖看起来规模很大,实际上仍然属于小农经济,缺乏现代农业要素,特别是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明显缺位,例如对病死猪进行无害化处理,花费的成本谁来负担?
戴旭明说:“此次死猪事件,对粗放的养猪模式敲响了警钟。”嘉兴市有关部门表示,要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推进养猪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养殖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有机统一,彻底解决猪粪围城、死猪围城的局面。
专家指出,死猪事件不是偶然发生的,需要有长效应对之策:一是解决庞大的养殖量与管理能力不匹配的问题;二是建立联防机制防止死猪“顺流而下”。
分析 打掉民间产业链 大量死猪被丢弃
死猪真相究竟如何?为什么往年死猪没有成为“浮”出水面的突发问题,今年却如此突出?
按照农业部的相关规定,规模化养猪场(养殖规模50头以上)的病死猪送交无害化处理每头可获得80元的财政补贴。一般生猪养殖户达不到规模养殖标准,难以获得财政补贴。而乱扔死猪现象在养殖户中并不少见。
当然,死猪今年大量出现,可能部分地与浙江方面一项“负责任”的举措有关。近年来,浙江严禁病死猪流入市场、流向百姓餐桌。据不愿透露姓名的一位畜牧业专家称,以往浙江处置病死猪存在一个民间产业链,有人收购病死猪,将其加工后流往市场,客观上消耗了一部分死猪。但去年依法惩处了几个收售病死猪的不法分子后,今年无人敢铤而走险,大量死猪被养猪户认为“晦气”,当地处理能力又跟不上,农户便随手抛弃江河,造成死猪漂浮现象明显增多。
进展 上海将建设两个 无害化处理中心
在位于奉贤浦卫公路的上海市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是国内第一家以焚烧方式安全处置动物尸体的企业,这里的一台高温焚烧炉和一套高压蒸煮灭菌设备正在超负荷运转。松江区水域打捞出来的部分死猪,被运送到此进行无害化处理。据悉,未来上海还将建设两个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